很多老舊小區不具備家裝充電樁的用地條件,還要面對油車占位等問題,如何高效開發內部資源成了關鍵。在北京一處地下停車場內,部署了全電共享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系統。與傳統充電樁不同,充電機器人系統改變了傳統一車位一樁的固定充電模式,充電設施都安裝在屋頂的軌道上。“直接掃碼,進入小程序,輸入車位號之后,機器人就會把樁搬過來。車隨便停到任何一個系統覆蓋的地方,都可以直接呼叫充電樁。”億嘉和工作人員介紹。整個過程僅需一分鐘左右,實現了從“車找樁”到“樁找車”的創新,大幅提高充電樁的利用效率。
停車場原有的五個固定公共充電樁,無法滿足車輛充電的需求,因此才引入共享充電機器人系統這一模式。這種改造對于地面影響不大,主要需要車庫進高在2.4米以上。物業負責人介紹:“改造僅用了七天的時間,主要采用模塊化的裝配,有智能機器人、充電樁、導軌、電纜鋪設,再就是物業配套的設備設施以及用電系統統一的進行布局。”
“所有車一起充電的概率非常小,車樁比大約3:1,三臺車一個樁基本就夠用了,通過智能機器人能實現充電車位覆蓋率100%。”隨著充電需求增加,這一模式使用的機器人成本會攤薄,而在電纜布設和充電樁方面的投入也更為節省。“整體投資的話會比普通充電樁這個建設模式節省20%。”國網相關負責人介紹。